畜牧家禽網 來源:第一茶葉網 閱讀數:
茶樹引種,方法簡便,容易見效,50年代以來,擴大了良種種植面積,例如云南大葉種引至廣東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等省區(qū),面積已達100余萬畝,福建、浙江等省利用引種馴化的云南大葉種作原始材料,育成一批優(yōu)良高產的新品種。南茶北引取得新的進展,中國茶樹分布的最北界線,由原來的34°40′N左右推移到37°49′N附近,向北推進了350余km。還先后從前蘇聯(lián)、日本、印度、越南等國引進一些茶樹品種,如格魯吉亞1號、4號、6號、8號、藪北種、阿薩姆種和越南大葉種等。
引種馴化主要有兩點:
第一,從生態(tài)條件相近地區(qū)引種容易獲得成功。引種時先要了解引種地區(qū)與原產地區(qū)之間在緯度、海拔高度、氣候、土壤等生態(tài)條件的差異程度,其中又以冬季絕對最低氣溫與土壤pH值為主要因子。差異程度小,可直接引種;差異程度大,則采取“逐步遷移種法”。
第二,引種馴化的成敗與難易,不僅決定于植物個體發(fā)育的年齡,也決定于系統(tǒng)發(fā)育的年齡。采用種子實生苗作引種材料,其個體發(fā)育年齡小,適應性強,成功的可能性大;雜種的系統(tǒng)發(fā)育年齡比純種小得多,故有較強的適應新環(huán)境的能力。
南茶北引后,茶樹由高變矮,葉片由大變小,由薄增厚,柵狀組織層次由一層增加到二、三層,茶多酚含量減少,水浸出物增加,開花結實減少,春季發(fā)芽期推遲,而抗寒能力逐漸增強。北茶南移后,一般表現發(fā)芽提早,開花結實增多,茶多酚含量提高。引種時,根據自然條件與生產茶類,明確引種目標;在大量引種之前,必須先進行少量試種,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;還要做好種苗檢疫工作,防止病蟲與雜草的傳播。
①本網注明“稿件來源:畜牧家禽網(Agroxq.com)”的所有文字、數據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“畜牧家禽網”(Agroxq.com)所有,任何企業(yè)、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(xié)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。凡經本網協(xié)議授權,在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畜牧家禽網(Agroxq.com)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②本網未注明“稿件來源:畜牧家禽網(Agroxq.com)”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“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“稿件來源:畜牧家禽網(Agroxq.com)”,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。
③因互聯(lián)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,本網無法及時聯(lián)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,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“畜牧家禽網”(Agroxq.com)聯(lián)系。